校园心理剧是一种富有成效和极具特色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它把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心理冲突、烦恼、困惑等,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编成“小剧本”进行表演。在剧中融入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技巧,学生表演发生在他们身边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从中体验心理的细微变化,进而达到宣泄、释压和领悟其中道理。通过学生“自己演,演自己”, 把“大道理”用“心理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既能够让中学生从中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又能够使中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还能够增进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增进学生间的感情和友谊,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和成长自我。因此,学院将在第二届“5•25”心理健康宣传周系列活动中开展首届校园心理剧比赛,现将有关细则通知如下。
一、比赛时间:5月24日晚上7:30
二、比赛地点:学院四楼礼堂(或刺桐校区礼堂)
三、参与对象: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各系组织代表队参加
四、负责人:苏碧洋、梁英姿老师及各系心协成员
五、校园心理剧的相关知识
(一)校园心理剧标准:
1. 发生在校园中,与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发展过程息息相关的短剧。
2. 既然是戏剧的一种,就一定要符合戏剧所需遵循的准则。例如,要通过人物的对白,动作,表情等肢体语言来展现其矛盾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其中激烈的矛盾冲突是戏剧的核心,也就是说,一切都要围绕矛盾冲突展开。
3. 要求一定的舞台背景,灯光,音效等。
(二)校园心理剧,不同于一般戏剧的地方:
首先,有对环境的要求,即发生在校园里;
其二,有对人物的要求,主人公必须是校园中的一员,学生;
其三,其矛盾必须是心理矛盾,这种心理矛盾可以是业已解决的,也可以是依然存在的。
其四,校园剧反映的问题可以很单纯,也可以很复杂,但一定要具有必要的现实意义。归根到底,校园心理剧是与校园心理教育密切相关的,换言之,是为后者服务的。因此,教育意义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六、评分标准:总计(100分)
1.主题思想 (10分)
所选择的内容的主题思想要健康向上,符合校园心理剧的上述标准。
2.服装道具(10分)
能借助一定的服装道具,使得主题的表达更加形象,起画龙点睛之意。
3.演员表现(80分)
演员的表现是校园心理剧的核心内容,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其一:语言 25分
语言是表达的灵魂。演员须借助语言表达来完成对主题思想的表述。要求: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语音清晰,语速适宜,思维连贯流畅。
其二:表情25分
演员表情符合剧情需要,在配合语言的基础上生动形象的较好的表达出剧中人物的内心冲突。
其三:动作 10分
以恰当的动作配合语言和表情,使得心理剧的表演更具有艺术色彩。
其四:艺术表现力10分
考核全体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力,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其五:总体印象 10分
对全体演员的表现给予总体评价。
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心理咨询中心
2006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