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指南
当前位置: 首页>>科研管理

教育行动研究法运用示例二:改进数学作业,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行动研究设计

2006年06月30日 科研处  点击:[]

    1994年秋,姜老师任教高一年两个班的数学课,其中一个班的中考教学平均分在全年班五个班中排名第五。姜老师决心要改变这个班数学差的现状。他一方面改进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加大作业量,除了课本上的习题一律全做外,还要做区里发的大练习本。一学期结束后,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仍排年级第五。他深感这个成绩与学生做作业所付出的心力相比,相差甚远。于是他决定用行动研究法来提高班上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为此,他打算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对作业加以改进。其做法是:

    界定问题: 他阅读有关学习理论及有关学习作业改革实验的文献资料,请市教科所研究人员指导,经认真研究,确定以改进数学作业的量和质,提高练习效果作为研究课题。 

    文献探讨: 确定研究课题后,他广泛深入地收集有关改进数学作业练习的各种资料,从中获知数学作业的目的、形式、作业量与练习效果的关系等相关理论。 

    拟订计划: 根据文献及对问题的分析,确定高一( 1)班(中考数学平均分最低班)为实验班。借用观察法、实验法等教育科研方法进行数学作业练习的研究。教学内容为高一第二学期的代数和立体几何的全部知识。 

    收集资料: 姜老师根据研究设计,收集和整理学生对数学作业的意见,发现学生对数学作业兴趣低落,练习效果不佳,原因是重复练习多,缺乏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且题型单调。 

    建立假设: 根据分析研究,姜老师推出行动假设——对数学作业进行结构调整,即每次作业中模仿性练习题和创造性练习题的比例为 7:3或8:2可以提高数学作业的练习效果。 

    实施行动: 根据行动方案,姜老师开始进行改进数学作业的实验。他观察并记录了学生的作业时间和作业正确率,发现中等以下学生完成创造性练习题有一定困难,于是不断调整创造性练习题的难度,使多数学生能通过创造性思考解答出创造性练习题。 

    评价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该班学生数学成绩逐渐上升。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年级统一考试,位于年级第二,差异非常显著。这表明实验确有成效。最后撰写了研究报告,总结了成功的经验。 

原作者: 陶文中:《行动研究法的理念》 
来 源: 《教育科学研究》1997年第6期,第42-4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