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系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2011年秋初等教育系以学校工作要点为指导,以迎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契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围绕教学中心开展工作,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在加强校地合作,工学结合,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施教学质量项目化管理方面取得较好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以评促建,努力构建教育质量工程系统
(一)加强数据平台建设
数据平台的填报对于评估或办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学期为强化一线教师的数据意识,特2003网站太阳集团开会议做好预填报工作,紧抓数据源头,规范采集数据,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二)制订教学质量标准
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认为,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因此,我系按照国家的职业岗位的标准,结合《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文件精神,制定教学标准,并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工作行为规范进而制订成一系列教学标准,化为可操作的技术文件,适用于规范和指导教学工作。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规格的人,如何培养”的问题,是纲领性文件。本学期我系积极下各地调研本专业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跟踪考察毕业生质量,及时了解小学教育岗位对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方案中尤为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构建系统的基础知识、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训、实习构成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主要解决“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本学期,教师们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更新理念,认真制订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要求的课程标准,以此作为教师教学的依据;明确课程类型及课时分配比例, B、C类课程要加强实践项目的训练(充分利用四间微格教室),尽可能体现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并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摄像、图片、记录、方案)。
3、教学工作行为规范
在教学工作行为方面,我系对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内外实训、考试等各种教学行为或教学活动做了基本要求,并通过期初和期中教学检查进一步形成基本规范,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监控质量的实现过程
过程管理是质量实现的必要条件。为了迎接教学水平预评估,本学期我系重点监控以下过程与环节:
1、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情况。对各教研室执行情况严格进行检查,检查教师执行课程教学标准的情况。一方面对新教师和新开课程任课教师进行听课。另一方面系督导、教研室定期不定期对教师执行课程教学标准的质量和进度等情况进行检查和监控,必须确保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时数。
2、检查师生教与学的常规状态。①检查教师“五个一”状况。②通过多渠道如信息员、督导组、辅导员反馈、检查学生“学习五方面”状况(即上课、作业、实践、考试、读书)。
3、检查各教研室团队、课程等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根据系工作计划,我们以项目化的形式下达到各教研室,为杜绝“重立项轻建设”的情况发生,进行检查内涵建设的工作开展情况。
①课程建设。检查年初立项的三门精品课程的建设情况。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和专题研讨会,教师们能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多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和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符,能反映高等高专教育的特色。在转变课改理念和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变,几乎每门课程都做好了说课程的准备。不少教师都在教学中把新理念比较熟练地渗透在课堂,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交流展示、构建提升、反馈迁移等新理念和模式都不同程度有所体现。预评估时专家听课也深受好评。
②教材建设。晓春师、碧洋师都着手进行学科相关教材的编撰工作。
③教学科研。以开放周为契机,研讨高职高专课程教学模式,做好各方面的指导
评价工作;积极申报课题,本学期我系刚立项的四项省级课题做好开题(吴绵、建荔、艳荣、科华)及一项院级课题结题工作(碧洋),专业教师能够根据社会、小学的需要及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积极承担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积极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主动承担技术服务与咨询项目,承担横向课题,走“产、学”有机结合之路,为基地和社区服务。
④教学团队建设。鼓励在岗教师通过考研(博)、进修、访学、岗位自修等方式,尽快提高素质,更新知识,优化结构。选送优秀骨干教师郑晓春参加高校访学;发挥团队优势,申报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立项。
⑤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与基地互动,本学期新成立实训技能教研室,聘请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省特级教师李惠珍副校长、晋光小学曾志安副校长、惠安实验小学张达红副校长、泉州市实验小学何美惠高级老师等分兼职老师,担任小学数学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法、小学思品教学法、小学科学教学法部分课程内容或讲座,加强实践的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我系选派优秀专业教师郑晓春深入小学、社会开展讲座,为小学提供理论知识、信息资源、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同时,进一步落实双师素质的认证工作,创造条件让教师达到“双师”要求,本学期送王玉玺师到实验小学挂职实践锻炼,实现人才共育目标。
⑥其他教学活动如进一步做好全员说课程教学活动,说课课件的评选,组织全校性的书法技能比赛和培训,做好08级三个班、09级三个班、10级二个班见习工作的指导与管理,落实07级三个班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与指导的开题工作,保证教育实践的安全与质量等。总之,教学活动不仅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三)做好评价质量的监控机制
质量工程化管理理论提出质量需要检测才能显现出来的。为迎评做准备,我系评价教学质量工作的机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程考试与基本功考核——体现管理的主导性。为检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学生平时基本功的实训内容的掌握情况,我系依托各门课程进行考核,完善现行考试制度。主要是注重过程考核,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逐步改革单纯考核知识的考试方法,克服考试成绩与能力脱节的现象。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在基本功训练和考核上,做好期中基本功成绩统计和分析工作;平时主要采用分级分层进行实践和训练,本学期特邀李少平师为三专生进行教师态势语言训练;特邀小学教育专家曾志安老师参与三专和五专的课程实践、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等,真正做到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交替进行,循序渐进地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
2、学生评教——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利用信息员反馈制度和督导制度,利用期中和期末要求信息员和全体学生对每门课程及教师进行评教,让学生反映出真实想法,为教师教学提供改进意见。
3、社会评价——体现行业的重要性。吸纳行业人员参与课程、基本功考核、毕业设计评判(曾志安、蔡晓芹、张达红等);实施用人单位评价制度,本学期重点对06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评价。
二、以教促学,继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加强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把思想教育和管理手段相结合,严格制度管理,养成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利用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周末等节假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融洽感情,积极营造关系和谐的系风。增强辅导员的责任意识、人本意识、服务意识、忧患意识;充分发挥三年专学生干部的优势,构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素质,创造机会和条件,充分发挥主动性,组织各级各类各项活动。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升人才培养管理水平
加强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系部大事由会议决策,加强系务公开制度,系务公开、透明,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做好档案的完善工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管理水平。通过加强防火、防偷、防抢、防毒,防止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计生督查工作等,进一步创建文明安定的系部,为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创设良好的环境。
(三)创造平台,促进学生技能特长的发展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的组织与管理,保证普通话、英语口语、字、画等技能训练时间与效果。落实三年专全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模式,狠抓学生知识理论的学习与内化,为学生考编打好坚实的基础。
根据小学教学需要和学生个人兴趣,开设选修课,开展社团活动如书法社、街舞社、葫芦丝社等;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如开展课本剧表演、精美古诗文诵读、板报比赛、书画展览、12.9歌咏比赛、篮球比赛、运动会选拔赛等多种形式活动,以赛促训,不断提高学生“三笔一话”、音乐、美术、朗诵、舞蹈、计算机应用等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职业基本功和综合素质训练,在福建省高职技能大赛中,我系学生书法比赛荣获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的好成绩;在福建省大学生运动会上,我系学生获得从第五名到第一名各个等次的好成绩。
三、存在不足与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本学期,评建工作是重点,在取得一定成绩之时,我们深刻体会到,不足之处还有很多。
1、评建结合的意识不强
不少老师将教学评估和日常教学割裂,对文件精神领悟不足,课改理念还不能深入人心,仍然有部分教师未能转变观念;积极参与评建的教师显得动力不足,导致质量上也不高。课程标准仍存在问题,还需完善;教学开放周的课堂模式也没能体现教学做合一,仍走旧路线。
2、说课程千篇一律,详略不得当,缺乏个性和特色,PPT制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生存的压力,教师队伍较不稳定。
(二)整改措施:
1、领导层面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创造良好的评建环境。
2、推进课程建设
(1)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做到各门课程的教学文件科学规范,课程档案完整合理,通过以 “以点带面,规范建设”的工作思路,发挥骨干教师的优势,将课程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3、以现有办学条件为基础,积极申报拓展新专业,或做好老师的归属方案。
初等教育系
2011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