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专业建设  专业研究所  教育科研  招生就业  党建工作  学生活动 
 
招生就业
 招生就业 
招生就业
2016届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2016-11-30 15:31 初等教育学院    (点击: )

2016届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近三年来,福建省对小学教师的招考力度比较大,主要为语文、数学两个学科,这为我系毕业生的就业提供许多潜在的机会。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就业制度也由过去的“统包统分”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再发展到目前的“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模式,一次性就业率已成为考核高校各项工作优劣的重要指标。同时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的就业人数的剧增也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此外,有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提升学历。

因此,进行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研究,对于我系的专业教学、了解市场需求、指导毕业生就业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我系2016届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共有143人,均为高中起点三年专学生。主要来自泉州、漳州、厦门、莆田、福州、宁德、龙岩、等六个地区,分别占28.67%21.67%6.29%8.39%12.58%10.1%

二、调查目的

进行本次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的目的,主要是总结和分析我系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基本情况,特别是要通过调查和分析,找出毕业生就业后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客观数据为主要依据,反馈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意见。

三、调查对象和内容

1.对象:初等教育系2016届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

2.内容和方法

调查内容:

 ①生对母校综合办学水平和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

②毕业生对本人工作表现及个人能力的评价。

③用人单位对所录用的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各种实际工作能力的评价、对我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电话访谈

四、调查研究过程和步骤

1.准备阶段(20167月)

 1)成立调查研究小组,确定活动负责人,进行小组成员具体分工,调查样本的准备。

 2)构思调查研究计划。

3)调查样本的收集。 

2.调查究阶段(201681号—1025日)

1)收集用人单位信息、邮寄调查样本

2)实地走访调查

3)电话访谈调查

4)收集调查样本、统计数据、完成调查报告报送学校;

五、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数据来源主要来自调查问卷,由负责人在“问卷星”软件上设计调查问卷,通知毕业生上网填写,经网络分析,有效问卷为142份,调查有效率达到99.3%。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得到一定数量的真实数据,这些都反映了毕业生们在就业后的真实工作状态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建议。下面我们就对所收集的数据做一下具体分析:

1.就业单位类型分布 

调查显示,牢固的专业思想在我们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的分布上得到很充分的体现,专升本成功的25位同学中,有80%选择教育类相关专业,而参与就业的118位同学中,有95.76%的同学选择与教育类专业相关的单位,包括公立学校、私立学校、亲子教育中心、私立教育机构、教育咨询类公司等等,这表明我们在专业意识培养方面的成绩,但同时也反映出我系学生就业渠道相对单一,就业思维狭窄,在就业选择时较少同学会根据形势变化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倾向,拓宽就业思路。

其次,大家选择的就业单位类型具有比较集中的分布:83.89%的同学选择公立学校即事业单位,在女生占多数的情况下,大家钟情于对个人发展空间相对较大,福利好的单位,这表明毕业生们对自己前途的一种责任心,大家现在都有一股年轻人的热情,都希望能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首先,从大方向上看,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都持肯定态度,100%的用人单位认为所录用的我系毕业生能在单位发挥一定的作用;97.45%的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的工作表现为“好”;综合评价也较高,这是对我系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度认可。其次,在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实际能力三个维度的评价中:较为突出的“好评”为道德修养、事业心与责任感、协作精神、适应能力、竞争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几个方面,可见对我系思想政治工作的充分肯定。而相对的、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方面,则稍有欠缺。

3.毕业生获取证书方面:143位毕业生中有140人顺利获得小学教师资格证,占比为97.90%;获取育婴师、保育员资格证书的同学有39人,占全体毕业生数的27.27%,说明毕业生们在进行专业训练的同时,也注重各项技能的提高。

4.毕业生自评方面。74.32%的毕业生对目前的工作表示“满意”和“较满意”,这表明毕业生们找工作的态度更为务实,不再好高骛远。这与整个择业大环境吻合,大学生在择业观上发生一些变化,变得冷静、理智。注重社会理想,但已不再把工作理想化。在个人能力方面,79.05%的我系毕业生对自身目前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评价为“好”和“较好”能力综合评价为好或较好,在“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交际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四个项目的自评中,表达能力的自评较好,达到72.98%,而动手能力是毕业生自认为比较欠缺的部分。

5.毕业生对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及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对我校“学风校风、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三个选项满意度最满意,选择“好”和“较好”的比例为“91.22%87.83%86.49%” 相对的,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中评”,说明我们在专业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上仍存在某些瑕疵。

    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学法、心理学等专业课程”被认为是对毕业生今后实际工作最为重要的课程类型,其次为“科学、数学、文学等常识课程”。

六、建议

根据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表的数据,我们进行深入分析,拟提出以下建议:

1.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方面:需要紧跟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步伐,适时进行调整。如有毕业生提出:希望能过适当增加实践的机会,包括教育类实践和外出交流实践;进一步增加基本功课程,还有各种技能,以免在小学上技能课时不能很好控制局面;专业课程的设置反映学校教育的发展思路和教学资源的分配格局,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最终影响毕业生的竞争力。

2.继续弘扬校风学风、加强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跟踪调查显示,毕业生普遍对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持肯定态度,认为能够有效地规范大家的日常学习习惯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但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效果这些“软件”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图书阅读方面,毕业生们建议能增加一些考编、考证的辅导图书。

3.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社会适应力是一项基本的就业能力,适合学生发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能带动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但在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方面,我们往往采取以校内活动为主方向,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校外活动,不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4.完善学校就业服务体系。在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选项中,很多毕业仍然是依靠亲友师长提供的就业信息,在校园双选会和网站中获取就业信息的仅占“5.41%”。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学校除了不断地完善就业服务工作,最重要还是要加强就业信息的提供和传递,充当好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桥梁。其次应积极鼓励学生开拓就业思维,增加多种就业渠道的服务,通过提供心理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多渠道就业。

七、小结

对于高校来说,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首要工作。因此,对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显得尤为重要,本报告旨在提供客观数据,以此为基础提出建议,使学校及时调整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毕业生。

 

初等教育系

2016118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   邮编:362000   版权所有:2003网站太阳集团(中国)有限公司-BinG百科
电话:0595-22391961(秘书办公室) 0595-28126517(辅导员办公室)
扫描关注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