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务信息公开网
 学校首页 | 本站首页 | 公开目录 | 公开指南 | 公开制度 | 公开年报 
站内搜索:
  对外交流  
 
 基本信息 
 廉政建设 
 组织工作 
 人事师资 
 财务管理 
 后勤招标 
 教学管理 
 学术科研 
 学生管理 
 招生就业 
 对外交流 
 其他信息 
 
  对外交流    
赴台学习交流学生心得(二)
2012-11-30 00:00 佚名     (点击: )
    作为我校第一批赴台学习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在国立台中教育大学为期一年的学习,完全归功于两岸学校领导及老师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我院赴台学习的同学们向你们表示最真心的感谢 !
    2011年10月21日,我们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学校和家乡,飘洋过海到美丽的宝岛台湾,第一次离开同学、亲朋好友到一个陌生而又充满新奇的地方开始了自己崭新的学习和生活……赴台交流学习的这一年,对我而言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游学,一切都是新的起点、新的开始,我们在宝岛台湾留下彼此深深的足迹。
    很庆幸自己能和其他4位同学一起在台体味交流生的学习生活。在台湾一学年的交流让我看到了两岸在教学、考核、课程学习上的不同模式,同时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赴台一年的学习,成长了许多,开阔了眼界,留下美好的记忆,我们深深感受到宝岛台湾的风土民情,不仅结识了一些富有理想激情的同学和朋友,更重要的是,丰富了我们的理论知识,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更多优秀新颖的思维方式,也让我们进一步地了解到更多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方向,为以后工作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为我们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人生就像旅行,在不同的时间到达不同的地点,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止。也许我们的人生就如同坐在车厢里的众生相,经历着相同的终点,却有着不同心理、不同遭遇的旅途,我的台湾之行即是如此。一年的台湾之行,就这样结束了,既短暂又漫长,有喜也有悲。但在大专四年里,这样的一个经历是我一生珍贵的回忆。
    在学习上,回顾在台湾一年的学习,我颇有收获和心得。首先课程比较丰富、时间性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师生的互动较为积极。课堂上老师采用的语言基本是普通话,偶尔夹杂着一些闽南语和英语,让学生轻松地听懂课程内容。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两岸在教学、考核、课程学习上的不同。我认为最大差异是台湾的教学多半是学生主导,老师辅助。更多的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实现自己想要的。考核方面,和大陆不同的是并不是所有科目都是考试,就算是交作业或者报告,老师都会以各种方式让学生从中学到东西,而不是应付老师。课程学习上同学们很自主,我认为比大陆的学生更有发散思维,敢于表达。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很强,我的多半数课程的期末都是以小组形式报告,大家都会经常开会讨论,分工明确。
   在课堂上,大多数的老师是非常靠近学生在上课的,他们经常是像朋友一样在谈天说地,没有等级之分。有的老师甚至会鼓励同学吃了早餐再去上课,并且也可以在课堂上吃早餐。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样很不好,感觉会让这个课堂显得不够严谨。老师们会经常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职业,职业无贵贱。大部分的学生都很有礼貌,个个都很会玩,很活跃,每个人都抓紧了机会在玩,但是他们也都很用功的读书。
最后说说选课的感触。学生们可以在特定的一个学分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来上。尤其像我们这种外籍生,可以不受限制的选,跨专业,跨年级,跨学院,这种没有硬性化的方式让我们非常喜欢,选择一些自己喜欢而自认为对自己有益的课读起来也比较带劲。
    回顾一年的台湾生活,可谓是多姿多彩,在台湾生活了一年,接触不少的台湾同学与老师,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关心。生活上点点滴滴的问题,老师们和同学们都会很热心地去帮助我们解决。虽然我们远在他乡,但是我们依旧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了两岸同学朋友间的温情!
    感谢学校为我们搭建一个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赴台学习,得到如此巨大的收获,她将激励我们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一段难得的成长经历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鼓励,再次感谢学校。
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次机会,我们开阔了视野,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最后感谢同去的4位同学。大家在台湾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支持。
  
                                                                     08学前早教班   曾丽燕
关闭窗口
 学校首页 | 本站首页 | 公开目录 | 公开指南 | 公开制度 | 公开年报 

闽ICP备 09038152号   邮编:362000  

版权所有:2003网站太阳集团(中国)有限公司-BinG百科   电话:0595-22382957(校办) 0595-22392291(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