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耕宜:女,1954年出生, 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1999年—2000年在华侨大学物理系进修研究生课程并获结业证书;中国物理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现为学院副教授,公共教学部主任。
从事一线教学工作28年,开设《物理》、《科学•技术•社会》、《自然科学基础》等课程,具有扎实的物理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技巧,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业务水平优秀,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生好评,曾参加全国各种教学比赛并获奖,多次荣获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在科研上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主要从事自然科学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过《新办高校物理教学的困扰与对策研究》、《学生理科学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提高职教师综合素质问题研究》等院级课题,其最突出的优点是时刻关注学术前沿动态,学术视野广阔,能立足物理又超越物理,从大理科的角度来把握物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并善于打通物理与哲学、科学与人文的畛域,在“STS教育”的发展趋势、物理教学与哲学思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赤峰学院学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当代教育论坛》、《高教论坛》等CN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还撰写许多论文、编写教案、拍摄教学录像课、指导学生制作科技作品和撰写科技小论文参加全国学术会议交流并获奖。
蔡云卿:女,1966年7月出生于石狮市仕林村,1983年9月考入泉州师范学校,1987年9月被保送到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政教专业学习,1991年6月大学本科毕业,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1年7月在国立华侨大学人文社科院参加“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13门课程学习,取得结业证书。1991年8月至今一直在本校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1992年5月至2007年12月担任政史地英(后改调整为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教研室主任,1998年1月被评为政治讲师,2005年5月被评为政治高级讲师,2007年8月转评为副教授,2005年5月至2007年9月担任公共教学部副主任,2007年10月至今担任公共教学部书记,被学院聘为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及学生申诉委员会委员。
本人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充分利用课堂在广大的学生中大力宣传科学的发展观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2003网站太阳集团办多场次学术及时事专题讲座,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通过面对面交谈及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QQ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及其家长展开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苦乐观、恋爱观……默默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郑智谦:男,副教授,历史学学士,教育硕士。
1991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2003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先后担任公共教学部党支部临时负责人、初等教育系党支部临时负责人,现任初等教育系党支部副书记。
任教以来,先后开设《中国通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外文明简史》、《科学与社会(历史部分)》等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的思想、文化、教育方面。
陈景明:1988年7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现为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副教授,并任学院继续教育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泉州市教育学会幼儿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保育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泉州市营养师协会顾问。
从教二十多年来,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道德,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曾担任生物学、幼儿卫生学、劳动技术课、生物选修等课程,现主要承担生物学教学。能以严谨负责的治学、教学态度,灵活得当的教学艺术,赢得了师生的尊敬和信任,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2005年,作为课题组负责人主持开展泉州市社科联立项课题《泉州市0—3岁婴幼儿教养现状调查》研究;并于2006年结题,为泉州市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可参考的意见。
教学科研论文有《幼师生物学教学中的科学素质教育初探》、《泉州市区淡水藻资源调查及其培养试验》等十多篇文章发表在核心、省级CN等刊物上。
曾获泉州市第二届凯辉优秀教师奖、泉州市“师德先进个人” 、泉州市教育工会积极分子,校“十佳优秀青年教师” 、“先进班主任” 、“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许丽璇: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幼儿师范学校生物学教学工作。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9至2001年11月于福建师范大学攻读在职教育硕士,获学科教学•生物专业教育硕士学位。
从事生物教学二十多年,具有坚实的生物学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能熟练担任生物学科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获公共营养师资格证书。曾担任《生物学》、《生物学选修课》、《花卉栽培》劳技课、《幼儿卫生学》、《幼儿园科学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多年主持并参与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为生物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注重教学科研,注意研究学生及幼儿园教学特点,努力探索中职和高职的教育教学规律,探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编写劳技课教材,主持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主持并承担市级和院级课题“幼儿园科学教育调查”、“幼儿园自然角的设计与使用”等,其成果于2006年获第二届全国幼儿科学教育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激活教学内容促进主动学习”等教学论文发表在CN刊物上。开展植物学方面的科研工作,并在CN刊物上发表多篇植物学研究论文。2004年获“泉州市凯辉教师奖”。
阮琼娥:女,1964年10月出生;1988年毕业于福建师大物理系电教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9-2001年在华侨大学电脑系计算机应用专业修完研究生规定课程,获结业证书。 现为学院副教授、“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团队” 负责人, 2005年获得“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 项目主讲教师资格。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主讲《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特色的教学风格。
在科研方面,立足本职工作,致力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主持《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主持和参与《多媒体、网络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等院级课题的研究。平时密切关注学术前沿动态,注意更新和补充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术视野广阔,分别在《教育评论》、《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成功--教育》《科技信息》等CN级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曾获福建省中师物理中心组课堂教学录像比赛一等奖、全国幼师德育论文比赛一等奖。
陈清水:男,1956年9月8日生,现任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副教授。1974年8月任民办教师,1977年3月至1979年12月在福建师大政教系学习并毕业,1980年在泉州幼师(2005年升格为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工作至今。1992年评为讲师,1999年评为高级讲师,2007年转评为副教授。1988年兼任服务公司副经理,1993年至2008年任经理,并于1994年至2007年任总务处副主任。1980年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至今,教学注重理性、思辨、通俗、启迪。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及应用研究,在校、学科组、研究会、刊物交流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公开发表6篇,核心刊物1篇。获省、市、校级个人表彰10多次。
尤惠卿:1961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理学学士,从事化学教学27年。1999年在华侨大学进修材料学等六门研究生课程,副教授。
承担“化学”、“小学科学教学法”、“自然科学基础”和“科学•技术•社会”等课程的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始终能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能够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总结经验,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CN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主要有《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活性炭固载磷钨杂多酸催化合成苯乙酸乙酯》、《初等教育专业化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探究》、《在化学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优化高职初等教育专业化学教学的探究》;在本院院刊发表的文章有《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学前教育专业化学教学内容应体现现代化》等;参加的研究的课题有《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调查》、《幼师生理科学习困难的调查与研究》、《小学科学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个人研究课题《初等教育专业化学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探究》。
2005年被评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学院年度优秀教师。
陈玉丽:女,1964年出生, 198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获教育学士;1999年—2000年在集美大学进修研究生课程并获结业证书,现为学院副教授,担任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
从事一线教学工作25年,开设体育课和幼儿体教法等课程,具有扎实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体育技能技巧,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练习兴趣,重视研究性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业务水平较高,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好评,曾获得校“十佳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多次荣获优秀教师称号。
在科研上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主要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和校田径、篮球队训练方面的研究工作,独立申报《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研究》和《幼儿教师体育基本动作实际应用的调查研究》等院级课题。时刻关注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能把握体育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经济与社会发展》、《福建体育科技》、《成功教育》、《现代教育导引》、《儿童发展研究》等学报和CN刊物上发表论文9篇,编写体育大纲和教案,负责校体育精品课程的建设。
88年、89年、92年暑假向全省幼儿教师培训健美操,获得幼儿园教师的好评。85年至87年、89年至92年、2000年至2003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多次获先进班主任称号。利用课余时间指导新教师教学和训练,指导学生实习。在85年、88年、92年、95年、98年、2006年指导校田径队训练,参加省中师和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并获奖。
张福英:女,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先后获理学学士学位、同等学力理学硕士学位。先后任教于泉州幼儿师范学校、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长期担任地理课程教学任务,兼世界遗产简介、人口资源环境选修课教学任务。
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学习和培训,注意吸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学科专业的前沿信息,具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根据不同对象探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常使用多媒体或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课,注重提高教学信息容量,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做到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担任班主任期间能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帮助,了解她们的心声,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先后于全国各类刊物发表《学校应重视地震科普知识教育》、《幼师生地理素质教育之我见》、《从城市发展看泉州城市特色的形成》、《计算机多媒体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试论高职生地理表达能力的培养》、《规范人类行为 改变环保态度》、《学生地理表达初探》等多篇教学科研论文。承担《学生地理表达能力培养》及《小学科学教育专业或课程设置可行性研究》学院课题研究,本人任课题负责人。两课题均已合格结题。
《联系乡情讲国情》获省中等师范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论文评比地理学科论文二等奖,《幼师地理素质教育之我见》获省中师教育研究会第三届年会论文评选三等奖,《关注生命、学会生存》观摩课获省妇女消防教育活动指导委员会表彰,泉州市中小学生环保活动方案设计比赛中获中学组优秀指导教师奖,省中师地图习作竞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计算机多媒体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学生地理表达问题初探》分别获学院教育年会论文评比二、三等奖。海洋环境保护教学课件获学院教学课件评比三等奖。先后获泉州幼师教坛新秀、“十佳优秀青年教师”、先进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德育工作者,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先进德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奖励。
张燕:1969年出生,中共党员,副教授,教育硕士学位。1991年7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教育专业,同时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3年12月于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取得教育硕士学位。现任学院廉政建设监督员。
教学特色:曾任9年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讲究方式方法、实干加巧干。关心学生全面成长,善于言传身教,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注意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指导学生运用地图、联系生活现象学习地理,尽可能利用图片、模型、标本和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直观教学。教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
教学与科研成果:学院《地理》精品课程的负责人,编写《地理》课程的校本教材;负责或参与多项院级课题;已有5篇 关于气候变化的系列论文发表在本科院校、本科大学学报,即《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4期、《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3期、《凯里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2期。
获奖情况: 学院优秀教师(2004、2008)、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08)、吕振万奖教金(2004)、校先进班主任(1998、1999、2003、2004、2005)等。
傅梅蓉老师:1991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本科学历,教育学学士,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课程班结业,2008年被确认副教授资格。目前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院级立项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负责人。
傅梅蓉老师执教十几年,担任“思想政治”、“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多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以及全国自学考试、高职单招的辅导。教学严谨,经验丰富、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在三观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团结、进取、坚强、宽容的良好品质。开展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富于特色,开发设计多媒体课件富有成果。曾获04年校青年教师课件设计与制作比赛一等奖,07年泉州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比赛”优秀奖,08年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多媒体课件”比赛二等奖。指导学生小论文比赛、手抄报比赛多次获得省级一等奖、二等奖。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润物细无声”的情怀对待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获学校优秀班主任和泉州市优秀班主任称号。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哲学方法论研究、传统道德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信仰教育等方面理论有研究成果。注重教研结合,以研促教,近年来2003网站太阳集团办了多场“形势与政策”教育讲座,在CN刊物发表专业论文8篇,其中核心刊物1篇,论文在省市级研讨会交流中多次获奖。
刘碧莲:女,1978年毕业于福建师大体育系,分配在泉州师范学校,担任师专、普师,幼师的体育课和幼儿体教法课,兼任师专、普师、幼师共二千多名的女生总辅导员。197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调进泉州幼师工作。1981年前往南京师大教育系进修一年。返校后,担任幼儿心理学,幼儿体教法和普通体育课。1996年参加泉州市委宣传部人事干部脱产培训半年,1999-2000年参加福建师大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六门课,经考试取得合格证书。2000年评为高级讲师。
1994年,担任学生处副主任工作,1997以来担任了学生处主任工作,2007年担任学生处副处长工作,十多年来兼任心理咨询站站长和学生就业中心主任,。现我是高校教师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学会会员。在社会兼职工作曾担任福建省中师体协副秘书长和泉州中专体协副主席。曾组织了全省2000多位园长和教师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编写的幼儿体育教学法作为幼师学生使用教材,同时编写7种教参作为全省幼儿园教师教学参考。共有十五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有二十多篇论文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其中《以思想文化建设为先导,提升学生公寓管理水平》一文在全国高校公寓管理与文化建设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鉴于工作表现,被福建省委教育工委评为省级先进德育工作者,泉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创卫先进工作者,被中共泉州团市委授予“泉州市新长征突击手”的光荣称号。三次被市教委评为泉州市先进德育工作者,泉州市体委和教委授予泉州市十佳优秀体育教师,有十八次获本校各种先进,如教坛新秀一等奖,中青年教师优质课一等奖,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吕振万奖教金和优秀党员等先进。
王伟洲:男,高讲,1971年11月出生,1994年7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本科学历,理学学士学位,1999年9月—2001年7月华侨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现任公共教学部理科教研室主任。
1994年至今任教于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先后承担了《化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科学•技术•社会》(化学部分)、《生活的化学》等课程的教学。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虚心学习,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研讨,有多篇教育教学和科研的文章在CN期刊和本科学报上发表。论文《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荣获全国中师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曾获得2000年、2003年、2007年学院优秀党员;2006年学院“十佳青年教师”; 2008年学院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008年度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

副高职称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