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以鼓励人们阅读,以及纪念那些为促进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你平时是个爱读书的人吗?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看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沉迷于阅读中的那种感觉。读书对人类的发展非常重要。
我们为什么要费神去读书呢?所有的孩子都曾经问过这个问题。英国有1200万成年人存在阅读困难的问题,他们每天也会这样问自己。从约翰内斯•古腾堡普及阅读至今已有500年了(小编注:1440年到1445年之间,德国人约翰内斯•古滕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铅活字印刷机),在这样一个技术不断加速发展的世界,人们感觉时间越来越少,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为什么还要把宝贵的时间投入到一本好书上呢?
研究发现阅读会从生理上改变我们的大脑,当我们回想一下一本特别的书是如何转变我们的世界观的时候,就会立刻地理解这种变化。只有当我们在情感上和精神上忽视现实世界的琐碎生活、完全沉迷于书中的时候,这种转变才会发生。这就是为什么研究发现深度阅读会让我们更加感同身受。或者说,正如美国作家尼古拉斯•卡尔在他的著作《读者的梦》中所描述的那样, “阅读能使人更容易注意到他人的内心生活。”
从理性角度来说,我们理解阅读是所有教育的基石,因而也是知识经济必要的支撑。所以阅读理所当然应当是公共政策的一部分。但可能更重要的是,它作为通向个人发展和幸福旅程的起点时扮演的感性角色。与网络相比,书籍在提升我们的情感、想象力和历史观方面更胜一筹。书籍也有助于创建和增强我们的自我感。
如果阅读能力显著下降,人类的天性也会发生变化。如果我们将来不再自我反省、不再有创造性的思维,人类势必会消亡。不过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挑战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每关闭一扇门,另一扇门就会打开。电子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些设备让你在手中托起整个图书馆,这是一个绝好的机遇。出版商需要利用每一种新兴技术把长期阅读融入到我们的文化中。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信息本身,而不该为传播载体而烦恼。我们应该忽视平台而专注于内容。
我们也要更好地利用互联网,为读者也包括潜在的读者提供每年值得看的新书信息,让他们重新熟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学精粹。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停止阅读,我们会变得不同:没那么精细、没那么善解人意,没那么有趣。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理由来努力保护图书的未来了。(来源:新浪网)